2025年的第二季度,对全球电子烟行业而言堪称“至暗时刻”。从美国关税壁垒到欧盟税改风暴,从中国市场监管升级到欧洲最大非法电子烟案告破,政策利刃从不同维度刺向这个曾被视为“风口”的行业。当6月的尾声悄然临近,企业主们翻看着暴跌的出口数据与堆积如山的合规文件,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野蛮生长的时代彻底终结,行业正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美国市场:关税大棒与监管重锤下的产业链震荡
当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子烟产品加征30%惩罚性关税时,整个产业链的震动超乎想象。作为全球最大电子烟生产国,中国承担着全球超80%的电子烟制造,而美国市场长期占据中国电子烟出口份额的30%多。
关税政策落地后的5月份,中国对美电子烟出口额环比暴跌38.91%,同比骤降39.24%,市场份额跌破30%心理防线。更致命的是,FDA同步开展的“雷霆行动”直接切断了灰色通关渠道——5月查获的Snoopy Smoke、Raz等品牌产品,均通过伪报成“塑料配件”“电子元件”等品名、以低于实际价值60%的价格申报,试图规避海关查验。这些曾被视为“行业惯例”的避税手段,在强化后的监管体系下无所遁形。
政策冲击波迅速传导至产业链两端:深圳某头部代工厂订单量断崖式下滑70%,生产线开工率不足三成;美国本土零售商则面临库存告罄与成本飙升的双重挤压,终端价格被迫上调25%-40%,消费者转向黑市采购的现象愈发普遍。这场由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暴露出行业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合规体系脆弱的致命弱点。
国内反内卷战役与许可证换证潮的双重考验
就在海外战场硝烟弥漫之际,国内电子烟行业迎来政策洗牌的关键节点。5月27日,国家烟草专卖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反内卷、控总量、强监管”三大方向,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恶性竞争,无序扩张使得产能不足,远超市场实际需求。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许可证换证周期。按照规定,所有持证企业需在6月底前提交包含产能规划、质量管理体系、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等12项核心指标的申报材料,经现场核查合格后方可换发新证。
这绝非简单的程序更新,而是行业一次彻底的洗牌前奏。旧的规则正在退场,新的生存法则亟待建立,无数中小玩家站在了关乎存续的十字路口。
欧洲战场:税改风暴与禁售令下的市场重构
当行业还在消化中美政策冲击时,欧洲市场的监管升级接踵而至。德国科隆海关5月查获的45,000支非法电子烟案件,为行业敲响警钟。这批标称“Fumot”品牌的产品不仅既无合法税务标识,也违反了自?2022?年?7?月起德国对含尼古丁电子烟油征收烟草税的新规,预计造成近?30?万欧元的税收损失,市值超100万欧元的涉案规模创下近年之最。
更大的风暴来自税收层面。欧盟委员会正酝酿的烟草税改革方案堪称“世纪调整”:香烟最低税率将从每千支90欧元飙升至215欧元,手卷烟、雪茄税率同步上调80%-120%;电子烟烟弹税率将从每毫升0.1欧元跃升至0.3欧元,尼古丁袋等新型产品将被纳入征税范围。以德国市场为例,税改后每瓶30ml的烟油成本将增加6欧元,终端售价可能突破25欧元大关。
英国6月1日生效的一次性电子烟禁令,则成为行业的重大转折点。作为欧洲最大电子烟市场,英国此前一次性产品占比高达65%,禁令实施首周,伦敦街头便利店电子烟货架空置率超40%。某跨国品牌欧洲区负责人坦言:“我们不得不将研发重心转向换弹式产品,但渠道转型需要12-18个月周期,这期间市场份额流失不可避免。”

行业拐点:合规成本倒逼技术革命与模式创新
当六月的最后一天过去,2025年这个充满“坏事”的第二季度终于翻篇。然而风暴过境后,真相才真正显现:所谓“坏事”,不过是行业从草莽走向成熟的必经阵痛。特朗普关税与FDA铁拳,撕开了灰色清关的脆弱伪装;德国科隆的百万欧元案值,宣告了粗放仿冒模式的穷途末路。中国监管的“总量控制”利剑,欧盟税改的沉重压力,以及英国一次性产品的禁售令,无不在高声疾呼——蒙眼狂奔的旧时代已彻底终结。
全球电子烟产业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革命。野蛮生长的狂欢戛然而止,合规与创新成为仅存的通行证。未来属于那些愿意在研发上重金投入、在合规上精雕细琢的品牌;属于那些能穿透迷雾、在动荡中锚定长期价值的舵手。
2025,电子烟渡劫。这场劫难不是毁灭,而是新生前必要的淬炼——在雷霆与重压之下,一个更规范、更坚韧的产业形态正在孕育成型。
原创文章,作者:Go蒸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citynow.com/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