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咨询:suannizhengqi

久攻不下的美国市场,除非有灰色生存法则

美国市场,一个让中国电子烟企业又爱又恨的战场。这里每年吸走近三成中国电子烟出口,市场规模超100亿美金,但看似诱人的蛋糕,早被巨头瓜分殆尽。中小品牌挤在夹缝中,前有FDA的合规铁幕,后有国际烟草巨头的围剿,所谓的“美国梦”,更像是一场残酷的生存游戏。

2025年1月及2月,我国电子烟出口排名前十的目的国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阿联酋、荷兰、加拿大、俄罗斯、日本。

其中,美国以约5.95亿美元的出口额,占1-2月出口总额的39.64%,稳居中国电子烟出口最大目的国;

1、美国市场的现实困境,大部分市场被大品牌瓜分

美国市场背靠着中国电子烟产业链上千万从业者,但真正吃到红利的只有头部玩家。

ELFBAR、思摩尔这些名字背后,是供应链、资金和渠道的绝对优势。比如思摩尔代工的VUSE,靠着PMTA认证和奥驰亚集团的加油站网络,硬生生把持了全美近四成份额。中小品牌呢?要么像FUME一样靠在部分洲冲销量,结果被起诉;要么挤在独立小店和线上平台,赚着刀口舔血的钱。

久攻不下的美国市场,除非有灰色生存法则

2、PMTA:一场中小品牌的集体噩梦

PMTA认证像一道天堑。一款产品认证成本动辄千万美元,耗时两年起步,可FDA的通过率至今不到0.01%。更残酷的是,2025年后没有PMTA认证的产品连海关都进不去。现在通过认证的34款产品里,27款是英美烟草、奥驰亚这些巨头的,中国品牌几乎没有。中小品牌要么砸钱赌运气,要么转战黑市——但后者意味着随时可能被调查和起诉。

2025年4月7日,美国纽约市政府官网发布消息称,纽约市政府对全美九家最大的调味一次性电子烟分销商提起联邦诉讼,指控其违反联邦、纽约州及纽约市的多项法律,非法向青少年推销带有吸引力口味的电子烟产品。

3、渠道霸权下的窒息感

在美国卖电子烟,绕不开加油站和便利店。这些渠道早被VUSE、JUUL背后的巨头用资本绑死。

中小品牌想进场?先交50%以上的渠道分成,再忍受三个月账期,最后发现货架上自己的产品被塞在角落。曾有国内品牌咬牙进了连锁超市,结果一个月销量不到竞品的零头——消费者根本不认陌生牌子。

4、烟草巨头主导游戏规则:要么臣服,要么消失

前五大品牌吃掉80%的市场,这不是偶然。国际烟草公司深谙“合法打压”之道:用专利诉讼拖垮对手,游说FDA加码监管,甚至在州议会推动针对性法案。可以看看FUME的案例。

据美国媒体USA Herald报道,一名纽约女子已在联邦法院提起拟议中的集体诉讼,指控总部位于佛罗里达的Fume电子烟制造商QR Joy Inc. 存在欺诈性标签和针对青少年的非法营销行为,可能会引来美国购买过Fume电子烟的消费者提起集体诉讼。诉讼称,该公司通过将其电子烟标示为“5%尼古丁”,而不提供相关背景信息,从而误导消费者,掩盖了产品的实际强度。

久攻不下的美国市场,除非有灰色生存法则

5、五个突破口

1.合规口味:紧贴政策红线求生

FDA对烟草和薄荷醇口味的指向性非常明确。中小品牌需彻底放弃果味、甜品味等高风险品类,转而深耕合规口味的技术升级。例如通过尼古丁盐配方的精细化调整,改善烟草口味的顺滑度,或在薄荷醇中添加天然植物萃取物提升层次感。行业调研显示,2023年通过PMTA认证的产品中,83%为纯烟草口味,且具备专利配方的品牌在终端复购率上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5%。

2.区域化布局:政策洼地的战略价值

美国各州对PMTA的执行力度差异显著。以德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为代表的南部区域,对电子烟监管相对宽松,允许未完全通过PMTA的产品在过渡期销售。

品牌可优先与当地分销商建立合作,利用区域代理模式降低合规风险。例如,部分企业通过绑定州内连锁加油站品牌,以“区域限定款”形式铺货,既规避跨州法律冲突,又能快速建立区域性品牌认知。

3.技术双轨制:大口数与智能化的平衡

6000口以上大容量产品已占据美国一次性电子烟市场的67%,但单纯拼参数易陷入价格战。

行业头部代工厂的解决方案是“硬件合规+软件增值”:在基础款满足大口数需求的同时,为高端产品嵌入蓝牙年龄验证、抽吸次数限制等智能模块。这类产品虽增加15%-20%成本,却能将PMTA审核通过率提升至常规产品的3倍,且更易进入CVS、7-11等对未成年人保护有严苛要求的连锁渠道。

4.品牌矩阵:系统性分散风险

单一品牌出海易因政策波动陷入被动,矩阵化运作已成行业共识。实操层面可分为三级架构:主品牌专注PMTA认证产品,子品牌针对免税州或特殊渠道开发差异化产品线,备用品牌则随时应对突发封杀。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企业已开始采用“香港主体控美国子公司,美国子公司控渠道商”的股权隔离模式,即便遭遇337调查,也能最大限度保护母体资产。

2024上半年,斯科尔推出新品牌VFLY并发布其首款产品VFLY C1,该产品号称号称提供“世界首款实时雾化视觉体验”,具有创新UI设计的大型智能高清屏幕。这款产品主要面向北美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

久攻不下的美国市场,除非有灰色生存法则

5.错位竞争:寻找巨头盲区

国际烟草公司重押便利店、加油站等传统渠道,但对新兴场景反应迟缓。他们通过资本和法律手段打压竞争对手,如起诉专利侵权、游说加强监管等。中小品牌可聚焦细分市场:例如,主打性价比的一次性电子烟,或通过社媒裂变(如Facebook群组、网红营销)在年轻用户中建立口碑,避开与巨头的正面冲突。也可以专注细分人群和某洲的产品线。

美国梦的下一站,是坚持还是转身?

美国市场的诱惑与残酷并存。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合规是生存底线,创新是突围关键,而矩阵化、区域化、技术化的策略则是持久战的基石。正如一位从业者所言:“电子烟出海是戴着脚镣跳舞,但镣铐之下,仍有舞者能跳出自己的节奏。

未来,谁能在这场“冰与火”的较量中坚持到最后?答案或许藏在对政策的敬畏、对技术的投入,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中。

原创文章,作者:Go蒸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citynow.com/1035.html

(0)
上一篇 2025 年 4 月 20 日 下午7:19
下一篇 2025 年 4 月 21 日 下午2: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