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烟行业摸爬滚打五年以上的人,大多会得出一个共识:这个行业的“生存法则”不在技术参数里,不在渠道压货量中,甚至不在政策解读的精准度上——真正决定你能走多远的,是“识人”的能力。
电子烟产业链条长、变量多,从上游的烟油配方、芯片研发,到中游的生产制造、品牌运营,再到下游的渠道分销、用户运营,每个环节都交织着复杂的利益关系与人性的博弈。政策的风向会变,消费者的偏好会迭代,技术路径会分叉,但“人”的底层逻辑始终稳定。
01、识别上下级:权力是流动的,预期需对齐
电子烟的客户可分为两类:B端(渠道商、品牌方、经销商)与C端(消费者)。对B端客户来说,“识人”的核心是判断其“需求的真实性”与“合作的可持续性”。
很多电子烟从业者会被B端客户的“大订单”“高预付款”迷惑,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对方采购逻辑背后的底层动机。对C端客户的“识人”则更隐性。电子烟的用户需求早已从“替烟”升级为“社交符号”“生活方式载体”,但很多人仍停留在“卖硬件”的思维里。
真正懂用户的从业者,能通过用户的消费频次、产品使用场景(通勤、聚会、居家)、对新品类的敏感度(比如对新奇口味的尝试欲、对智能功能的付费意愿),判断其是“功能性用户”还是“情感性用户”。
前者需要稳定的品质和性价比,后者则需要持续的创新和情绪价值——识别这些差异,才能避免“用低价策略丢失高粘性用户”的致命错误。
02、识别供应商:技术是表象,底线见真章
电子烟的上游供应链高度专业化,烟油涉及化学安全,雾化芯考验材料工程,芯片关乎用户体验,任何一个环节的供应商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整批产品翻车。因此,识别供应商的关键不是看其宣传的“专利数量”或“合作案例”,而是看其“底线的清晰度”与“抗风险的能力”。
技术能力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技术伦理”。比如,有些烟油供应商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未经验证的香精原料,短期内口感可能更接近传统烟草,但长期安全性存疑;有些芯片厂商为了抢占市场,会压缩测试周期,导致产品故障率偏高。这些供应商或许能靠低价拿到订单,但一旦出现问题(如召回、客诉、监管处罚),品牌方要承担的是品牌声誉的损失,远超过前期节省的成本。
抗风险能力则是供应商的“生存韧性”。电子烟行业受政策影响极大,比如某国突然提高尼古丁盐浓度限制,或某地要求产品必须通过额外的安全认证,这时候供应商能否快速调整生产工艺、重新设计配方、协调上下游资源,直接决定了品牌能否按时交货。
真正可靠的供应商,不会把“政策风险”推给品牌方,而是提前建立技术储备(比如多地区的合规方案)、保持供应链的弹性(比如备用生产基地),甚至在政策风声传来前,就主动与品牌方同步信息、共商对策。
03、招聘识别:能力是门槛,价值观是防火墙
电子烟行业的人才竞争异常激烈:技术岗需要懂材料学、电子工程、生物医学的复合型人才,销售岗需要对消费趋势敏感、擅长渠道谈判的“狼性”人才,管理层需要既能把握行业方向、又能落地执行的“实干派”。但无论哪个岗位,“识人”的核心都不是“能力是否达标”,而是“价值观是否匹配”。
研发人才是否具备对法规的深刻敬畏而非心存侥幸?是否拥有在巨大不确定性中依然锚定目标的强悍定力?而销售在面对频繁的政策调整与市场突变,是灵活适应还是怨天尤人?是否具备在资源受限、压力爆表时仍能务实解决问题的“打硬仗”能力?一次关键岗位的误招,可能引入思维毒素或脆弱短板,在危机时刻成为组织崩溃的导火索。
04、识别上下级:权力是流动的,预期需对齐
上下级关系是职场中最微妙的博弈。对上级来说,“识人”的关键是判断下属的“主动性”与“成长性”;对下属来说,则要识别上级的“管理风格”与“资源能力”。
优秀的下属不会只做“传声筒”,而是能主动拆解目标、预判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当上级布置“季度销量增长30%”的任务时,普通下属可能会抱怨“市场环境不好”,而主动型下属会分析:哪些渠道还有增量空间?竞品最近有什么动作?是否需要调整产品组合?甚至会主动协调供应链、设计、售后等部门,形成完整的执行方案。这种“把问题当机会”的思维,比单纯完成任务的能力更重要。
而上级的“识人”则需要看透下属的“真实诉求”。有些人渴望快速晋升,愿意承担高难度任务;有些人更在意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适合执行标准化流程;有些人擅长创新,但在细节管理上容易疏漏。如果上级用“一刀切”的方式管理(比如用KPI考核所有岗位),只会让合适的人离开,不合适的人留下。
真正聪明的上级,会花时间与下属沟通职业规划,根据其特质分配任务,并在资源上给予支持——毕竟,下属的成长,最终也是上级的政绩。
05、识人的底层逻辑:价值观、利益、细节、压力下的知行合一
无论是识别客户、供应商、求职者还是上下级,“识人”的底层逻辑都可以归结为四个维度:
第一,价值观的“一致性”。价值观不是口号,而是面对选择时的优先级。比如,一个声称“重视用户健康”的品牌,是否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烟油?一个强调“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是否会在原材料涨价时单方面毁约?价值观的一致性,决定了双方能否在长期合作中保持信任。
第二,利益的“合理性”。商业关系的本质是利益交换,但“合理”的利益分配需要双方都能接受。识别对方时,要判断其诉求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客户要求“低价+账期”,是真的缺乏资金,还是在试探你的底线?供应商要求“预付30%货款”,是为了保障生产,还是想转移风险?合理的利益结构,能让合作更稳定。
第三,细节的“一致性”。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会暴露其真实性格。比如,一个总在会议上迟到的管理者,很难真正重视团队时间;一个答应“三天内给反馈”却拖延一周的下属,执行力可能存在问题;一个对基层员工态度傲慢的供应商,合作中大概率会推诿责任。细节不是小事,它是“冰山之下”的真实写照。
第四,压力下的“知行合一”。顺境中的承诺容易做出,压力下的行动才是试金石。政策突然收紧时,供应商是慌乱甩锅,还是积极寻找替代方案?竞品发起价格战时,下属是抱怨市场环境,还是主动优化成本结构?危机时刻的选择,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和品格。
06、识人是电子烟人的终身课题
电子烟行业从未像今天这样复杂:技术迭代快过政策更新,消费者偏好变得比天气还快,供应链的波动可能来自地球另一端的一场自然灾害。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识人”的能力始终是最底层的护城河。
它不需要华丽的技巧,而是需要长期的观察、耐心的倾听、冷静的判断。它要求你跳出“自我视角”,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动机;它提醒你警惕“光环效应”,不被表面的光鲜迷惑;它更需要你保持“敬畏之心”,因为每个你以为“熟悉”的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
对电子烟人来说,识人不是“手段”,而是“修行”。你在识人中积累的经验,最终会内化为对人性的理解、对商业的洞察,让你在行业的浪潮中,既能抓住机会,也能避开陷阱。毕竟,所有的商业成功,最终都是“人”的成功。
原创文章,作者:Go蒸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citynow.com/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