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电子烟行业,正上演着一场静默却激烈的战争——当全球监管政策收紧、技术创新进入瓶颈期,资本的目光突然集体转向线下:日烟国际连收欧洲两家电子烟企业,加拿大农业服务商跨界吞并中部电子烟龙头……这些看似分散的动作,实则共同指向一个信号:线下渠道已成为电子烟产业最核心的战略资源,谁掌控了渠道终端网络,谁就掌握了市场话语权。

资本为何突然“抢滩”线下?
要理解这场资本狂欢的底层逻辑,得先看懂欧美电子烟市场的政策风向。2025年6月,英国率先宣布全面禁售一次性电子烟,欧盟紧随其后推出类似法案;美国FDA则加大对非烟草风味电子烟的审查力度。
政策刀刀见骨,直接砍断了依赖一次性产品的品牌生存空间,却意外给换弹式、开放式电子烟腾出了机会——这类产品需要体验店展示操作细节、提供售后指导,更需要密集的线下网点触达消费者。
换句话说,政策越严,合规的线下店越稀缺;消费者越迷茫,能亲手体验的实体店越重要。于是,原本被忽视的线下渠道突然变成“香饽饽”,资本开始疯狂扫货:日烟国际收购英国最大独立电子烟企业Flavour Warehouse,看中的是其覆盖80国的分销网络和150家线下门店。
中资控股的Wittyace UK Holding控股英国零售巨头Totally Wicked,瞄准的是其在一次性禁令前积累的1.18亿英镑年营收和150家门店的“政策避险资产”;
加拿大农业服务商CEA工业收购Fat Panda,更是直接奔着其在马尼托巴等三省市场占有率和33家线下门店去的——这些数字背后,是资本对“渠道壁垒”的本能渴望。
四场收购背后的全球棋局
日烟国际2025年上半年收购英国最大独立电子烟企业Flavour Warehouse的控股权。Flavour Warehouse目前在英格兰、爱尔兰和德国设有分销中心,通过特许经营、分销商和零售网络,其产品已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还拥有从仓储到零售的全链条能力——其运营的Vapestore.co.uk电商平台和线下门店,能直接触达英国、爱尔兰、德国的消费者。
更关键的是,Flavour Warehouse此前已收购过烟油制造商Total Vapour、德国Trulo GmbH等企业,日烟这一动作相当于把“烟油生产+设备销售+线下零售”的闭环彻底打通。
中资的收购则带着更复杂的战略意图。英国Totally Wicked成立于2012年,是英国首个本土电子烟零售品牌,其线下门店多分布在伦敦、曼彻斯特等年轻人聚集区,2024年营收已达1.18亿英镑,几乎是同期其他英国品牌的两倍。
在中资收购前,英国政府刚宣布禁售一次性电子烟,而Totally Wicked的主力产品正是合规的换弹式设备——这意味着,中资通过收购不仅拿到了进入欧洲市场的“入场券”,还直接接管了一个已在政策风暴中站稳脚跟的品牌。
加拿大CEA工业的收购更像是“跨界突围”。作为农业服务商,它原本的业务集中在马尼托巴、安大略等农业大省。Fat Panda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在三省拥有33家门店,覆盖了从温尼伯到多伦多的主要农业区,其线下网络天然贴近CEA的农业服务客户。
收购完成后,CEA不仅能通过Fat Panda的门店销售电子烟,还能把农业服务与电子烟消费绑定,形成“服务+产品”的复合增长模式。这种跨界逻辑,恰恰说明电子烟的线下争夺早已超出行业本身,演变成一场资源整合的游戏。
英国电子烟公司Plxsur Bidco Limited于2025年3月10日向波兰竞争监管机构UOKiK提交申请,计划全资收购波兰电子烟批发商CK Complex。后者主营电子烟及10ml/20ml/50ml规格烟油的生产、分销与零售,业务覆盖波兰本土市场。
此次收购旨在通过整合CK Complex的分销网络,强化Plxsur在波兰的市场份额,并以此为跳板拓展欧洲市场版图。
线下争夺战的本质:渠道即壁垒
这四场收购看似分散,实则揭示了电子烟行业的底层规律:当产品同质化加剧、政策限制增多时,渠道的不可复制性就成了最核心的竞争力。
日烟国际需要Flavour Warehouse的分销网络来推广自己的HNB设备,电子烟品牌需要Totally Wicked的门店来规避政策风险,CEA需要Fat Panda的网络来触达农村消费者——这些需求本质上都是对“终端触点”的争夺。
更值得关注的是,线下渠道的价值正在从“销售终端”升级为“数据中枢”。Flavour Warehouse的电商平台Vapestore.co.uk积累了大量用户行为数据,包括烟油口味偏好、设备使用频率、复购周期等,这些数据能反哺日烟的研发端,指导其调整烟油配方和设备功能。
换句话说,线下店不再是简单的“卖货场所”,而是连接消费者、品牌、供应链的枢纽。谁能掌握更多这样的枢纽,谁就能在产品研发、政策应对、市场扩张中占据主动。
中国企业如何破局?
在这场全球资本盛宴中,中国企业既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深圳的电子烟产业链占据全球70%的产能,但过去主要依赖代工模式,利润被品牌方和渠道方压缩。
如今,随着线下渠道成为核心资源,中国企业终于等来了更全球化的市场机会:一方面,像雾芯科技这样有品牌和技术积累的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或收购海外合规渠道商,快速获取渠道资源;另一方面,中小厂商可以依托深圳的供应链优势,为海外线下店提供定制化烟油、智能设备等产品,以“供应商”身份嵌入全球产业链。
欧美电子烟线下店的崛起,既是资本逐利的结果,也是行业适应监管、回归用户需求的必然。当线上流量红利消退,线下渠道成为品牌争夺的战略高地。
对于中国电子烟企业而言,如何通过收购整合本土资源,在欧美市场构建”中国供应链+本土渠道”的闭环,将是决定未来十年格局的关键。在这场变革中,线下店不再只是销售终端,更是电子烟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转型缩影。
渠道争夺的终局是生态重构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欧美电子烟线下店突然成为“香饽饽”?答案藏在行业的每一次政策变动、每一笔资本交易里——当线上流量见顶、产品创新放缓、监管红线收紧,线下渠道成了电子烟产业最后的“价值洼地”。日烟的垂直整合、中国电子烟品牌的的借壳出海、CEA的跨界突围,本质上都是在构建“产品+渠道+数据”的生态闭环。
未来的电子烟行业,或许不会再有单纯的“品牌商”或“渠道商”,只有那些同时掌握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和终端触达能力的“生态型企业”。而这场围绕线下店的资本争夺战,不过是这场生态重构的序章而已。
原创文章,作者:Go蒸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citynow.com/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