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电子烟行业在监管迷雾中艰难寻路时,欧洲市场正以稳定的政策框架、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逐渐清晰的商业路径,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生存锚点。从国际烟草公司的财报数据到中国出口市场的最新动态,从政策红利的确定性到本土化布局的加速,这个曾被视为第二战场的区域,正悄然升级为决定行业未来的关键战场。
菲莫国际(PMI)2025年上半年财报释放出强烈信号:总营收194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其中新型烟草业务收入高达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成为驱动整体业绩的核心引擎。
特别是在欧洲市场,PMI的加热烟草产品IQOS表现亮眼,二季度在欧洲市场增速达9.1%,市占率提升至10.9%;其雾化电子烟品牌VEEV更是实现销量翻倍,在希腊、意大利等六个欧洲国家的封闭式电子烟品类中市占率位居第一。
而上半年美国电子烟市场遇冷:中国品牌销量下滑,国际巨头同样承压——Njoy亏损1.08亿美元,Vuse收入下降13%。唯一亮点是尼古丁袋产品,逆势大幅增长。
1、监管确定性:欧洲的“定心丸”效应
美国PMTA认证的高门槛与欧盟TPD2的“确定性”形成鲜明反差。欧盟烟草产品指令(TPD)自2014年颁布以来,虽在2021年升级为TPD2,要求企业完成产品注册、成分披露和包装警示等规定,但其监管框架保持了难得的连贯性。
这种稳定性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制造商一旦通过成员国主管当局的审核,产品即可在欧盟全境流通,避免了各国重复注册的繁琐。
而与此同时,美国市场正经历政策震荡。FDA对调味电子烟的禁令持续加码,各州政策分化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科罗拉多州立法过程出现的戏剧性转折——保留薄荷味香烟却禁止调味电子烟——凸显了监管逻辑的矛盾。
2、欧洲市场格局:重心转移与新增长点
中国电子烟出口数据清晰勾勒出欧洲市场的战略位移。2025年3月,德国首次超越英国成为中国电子烟第二大出口国,出口额达7546万美元,同比增长17.94%。
英国市场因一次性电子烟禁令影响显著下滑,2025年3月中国对英出口额同比下降14.87%。
2025年6月,中国对英国电子烟出口额达1.27亿美元,排名全球市场第一,与此同时德国和波兰同时位列中国电子烟出口前十目的国。
波兰市场尤其引人注目,IQOS在当地加热烟草市场的渗透率达9.9%,并持续提升。这一表现与整个欧洲对新型烟草接受度提高的趋势一致。
3、税收框架:明确但趋严的新环境
欧盟委员会提出的统一电子烟税制正逐步落地。根据草案,电子烟税收将实行分级征收:尼古丁含量为16-20毫克/毫升的电子烟烟油征收零售价40%的消费税(或每毫升0.36欧元);
低尼古丁产品(0-15毫克/毫升)税率为20%(或每毫升0.12欧元);尼古丁袋税率高达零售价的50%;加热烟草制品则面临55%的重税。
这一税收体系虽提高企业经营成本,但相比美国突然加征的高额关税,欧盟政策提供了可预期的过渡期。欧盟同时计划将每包香烟最低消费税从1.80欧元提高到3.60欧元,进一步扩大传统烟草与新型产品之间的价格差距。
4、企业战略:本土化布局加速
面对欧洲监管环境的变化,领先电子烟企业已启动深度本土化战略。大部分企业已在欧洲设立合规中心和本土营销中心,系统应对TPD2的各项要求。
部分头部品牌更进一步,开始在欧洲本土建设生产基地。这种“在欧洲,为欧洲”的制造策略,既规避跨境贸易政策风险,又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供应链重构背后是巨大商业前景的支撑。据预测,英国电子烟市场规模至2025年将增长12亿美元。菲莫国际、英美烟草等巨头在欧洲市场的持续投入印证了这一预期。
欧洲各国卫生部长们正加紧讨论新型尼古丁产品监管升级方案,12个国家已联合要求欧盟修订烟草产品指令。而中国电子烟企业的欧洲工厂建设却加速推进。
政策围栏之内,确定性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当美国市场因关税和政策摇摆变得难以预测,当东南亚新兴市场尚未成熟,欧洲凭借其清晰的规则和可预期的增长,成为全球电子烟企业全球棋局中至关重要的落子。
原创文章,作者:Go蒸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citynow.com/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