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微信:relx07007

重新定义规则!欧美电子烟品牌反扑战打响

2025年的欧美电子烟市场,正经历着一场静默却深刻的权力转移。曾几何时,以中国供应链为基底的品牌凭借性价比与快速迭代能力横扫欧美,但如今,本土势力正以技术革新、市场策略重构、法律博弈与产品高端化的组合拳发起反扑——这场反扑不是零星的反击,而是从底层逻辑到表层竞争的全方位洗牌。

01、从“加热”到“非加热”,本土品牌在换道超车

如果说过去十年欧美电子烟的竞争围绕“如何让尼古丁更高效地被吸入”,那么2025年的技术突破正将战场推向更底层的“尼古丁输送系统”重构。英国上市公司Chill Brands Group(LSE:CHLL)与SYP Global的战略合作,正是这场技术革命的关键注脚。

双方联合开发的新型非加热式尼古丁输送系统,彻底摒弃了传统电子烟依赖的加热元件与溶剂,转而通过物理气溶胶生成技术与分子级递送机制,直接将尼古丁以更纯净的状态传递至用户口腔。

这种颠覆性技术的意义远不止于“去掉加热丝”——传统电子烟因高温加热产生的羰基化合物、金属颗粒等有害副产物,长期被监管机构与健康组织诟病。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电子烟“高功率=强击喉感”的固有逻辑。过去,品牌为了迎合消费者对“击喉感”的依赖,不断堆高功率导致发热严重、续航缩短;而Chill与SYP的系统通过优化尼古丁盐的配比与释放曲线,仅需低功率即可达到甚至超越传统产品的击喉体验。

02、市场洗牌,新势力的崛起

技术革命的背后,是市场格局的剧烈震荡。2025年8月,第三方数据机构Talysis发布的苏格兰电子烟市场报告显示,当地排名前十的电子烟品牌已占据93%的价值销售额,但这份“集中”背后,是传统强势品牌的集体溃败与新锐力量的强势登顶。

曾经卷苏格兰市场的Elfbar,在过去一年销售额暴跌57.5%;同样主打年轻消费群体的Lost Mary下滑44.7%,SKE降幅达34.4%,甚至一度占据苏格兰15%市场份额的Gold Bar,因产品合规性问题骤降93.5%。

这些曾经被中国供应链品牌“教育”出来的消费者,正以惊人的速度转向新玩家——Pixl、Higo等新锐品牌异军突起,其中Pixl的单季度市占率从8%跃升至22%;而以Hyola、blu为代表的合规替代产品(即严格符合TPD2法规的尼古丁盐烟弹),则凭借稳定的品质与清晰的合规标识,成为传统烟民的“迁移首选”。

03、JUUL的反击战,本土巨头的护城河构建

如果说技术突破与市场洗牌是本土品牌的“明牌”,那么专利诉讼则是隐藏在水面下的“暗箭”。2025年9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正式对JUUL Labs, Inc.提起的“特定电子雾化设备及部件(II)”专利侵权案立案调查,核心争议指向NJOY及其母公司、关联方Altria Group涉嫌侵犯JUUL的美国专利第12,156,533号——这项专利覆盖了“雾化芯的恒温控制技术”与“烟弹的防漏结构设计”,是JUUL早期称霸市场的核心技术壁垒。

这场诉讼的背景耐人寻味:JUUL曾是北美市场的绝对霸主,巅峰时期市占率超70%,但近年来因“青少年使用问题”遭遇监管重创(如FDA禁止其大部分果味烟弹),市场份额已跌至25%以下。而此次诉讼的对象NJOY,正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本土新势力之一,JUUL选择在此时发起专利战,本质上是通过法律手段遏制新势力的扩张,同时向市场传递“技术归属权”的明确信号。

更值得警惕的是,JUUL的矛头不会仅指向NJOY。美国电子烟行业资深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快速迭代”曾长期占据美国市场,但随着美国海关对“未经认证产品”的查扣力度加大(2025年上半年查扣率同比上升30%),中国品牌的合规成本陡增。

而JUUL等本土巨头选择在此时收紧专利网,既是为了巩固自身技术优势,也可能是为后续针对中国品牌的“专利围剿”做铺垫。

04、产品升维,VUSE的智能化布局

当技术与法律战线的博弈进入深水区,本土头部品牌正通过产品端的“智能化升维”,重新定义电子烟的使用场景。

2025年7月,全球最大电子烟品牌VUSE推出的Vuse Ultra系列产品,便是这场升维战的典型代表:其配备的1.83英寸AMOLED屏幕不仅能实时显示电量、剩余口味容量,更能通过蓝牙连接手机APP实现“云控制”(CloudControl?)与“口味自适应调节”(Flavour Autotune)。

所谓“云控制”,是指用户的吸食习惯(如每日使用时长、单次击吸次数、偏好的尼古丁浓度)会被同步至云端,设备通过算法学习后自动调整雾化参数。

这种智能化的背后,是英美烟草(VUSE母公司)对研发的持续高投入。尽管2025年上半年VUSE的市场份额因新势力冲击同比下降8%,但其仍将净收入的35%投入研发,这种“不计短期回报”的投入逻辑,正是本土品牌反扑的底气所在。

他们清楚地知道,未来的电子烟竞争不会停留在“尼古丁递送效率”的层面,而是会延伸至“用户体验的个性化”“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深度”,甚至是“基于数据的健康管理”。当中国品牌还在为“如何把烟弹做得更便宜”焦虑时,本土巨头已在规划“电子烟+大健康”的下一个十年。

05、反扑的本质,是市场的争夺

从技术路线的革新到市场格局的重塑,从专利诉讼的绞杀到产品形态的升维,欧美本土电子烟品牌的反扑,本质上是一场“规则制定权”的争夺。

过去十年,中国供应链凭借成本与效率优势,定义了“电子烟是什么”;而今天,本土品牌正试图回答“电子烟应该是什么”——它必须更清洁、更合规、更智能,同时更贴合本土消费者的文化与健康需求。

这场反扑的结果,或将重塑全球电子烟产业的版图:当“非加热技术”成为新的行业标准,当“合规能力”取代“性价比”成为核心竞争力,当“智能化交互”定义用户的使用习惯,中国品牌若不能在技术研发、合规体系与用户洞察上实现同步升级,或将面临从“市场征服者”到“规则跟随者”的身份转变。

而对于欧美本土品牌而言,这场反扑才刚刚开始——他们不仅要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更要重新定义这个行业的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Go蒸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citynow.com/2630.html

(0)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18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