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9日,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当地时间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
与此同时,俄罗斯电子烟市场正站在政策与市场的十字路口。五年间用户规模暴涨46倍突破1050万的疯狂增长,与监管政策的频繁博弈形成鲜明对照——当财政部为1560亿卢布的潜在税收据理力争,卫生部却紧握”电子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结论,这场由用户、资本、政策共同推动的市场大戏,早已超越简单的”野蛮生长”叙事,成为观察新兴市场消费主义与传统监管碰撞的典型样本。
1050万用户的狂欢与困局:俄罗斯电子烟的灰色暗战
俄罗斯电子烟用户的爆发式增长,本质是需求缺口与供给漏洞的双重作用。根据莫斯科消费研究院2025年Q2数据,1050万用户中,18-35岁群体占比超70%,其中60%的用户将”替代传统卷烟”列为核心诉求——这与俄罗斯传统烟草市场高达39%的成人吸烟率(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数据)直接相关。
?但这种增长始终笼罩在监管失效的阴影下。尽管2022年俄罗斯政府出台《电子烟流通管理条例》,推行数字标识制度(要求每支电子烟需绑定唯一编码,记录生产、流通全流程)、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及广告宣传等措施,但执行层面的漏洞让非法市场持续膨胀。
财政蛋糕VS健康警报:俄罗斯电子烟政策制定的幕后角力
俄罗斯电子烟市场的政策走向,本质是多方利益的角力场。当前最受关注的《全面禁售电子烟法案》已陷入僵局,核心矛盾在于财政部与卫生部的立场。财政部测算,若维持现有监管框架,2025年电子烟消费税(按零售价20%征收)将带来1560亿卢布(约125亿元人民币)的税收,这一数字相当于俄罗斯2024年医疗预算的3.2%,对财政压力的缓解作用显著。
而卫生部则援引俄罗斯医学科学院2025年3月发布的《电子烟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指出长期使用电子烟会导致青少年肺功能下降23%、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7%,强调”禁售是最有效的健康保护手段”。
地方执法的差异性更放大了矛盾。沃洛格达州作为监管”模范区”,通过联合市场监管、教育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百日行动”,两周内关闭32家违规门店,处罚金额达280万卢布;但在伏尔加格勒、罗斯托夫等工业州,有游说集团的身影隐现——俄罗斯电子烟协会内部人士透露,部分地方官员与大型零售商存在利益关联,对违规行为”选择性执法”。
这场博弈的核心,是公共健康与经济利益的残酷较量。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2025年5月发布的《电子烟市场社会经济影响报告》显示,若全面禁售,短期内将导致约12万人失业(包括生产、销售、物流环节),年度税收损失超1000亿卢布;但长期看,可减少约34万青少年吸烟群体(按当前18岁以下用户占比3.2%推算)。如何在”短期经济收益”与”长期公共健康”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政策制定的关键难点。
三道新规”生死门”:俄罗斯电子烟行业洗牌倒计时
为遏制市场乱象,俄罗斯国家杜马已启动多轮立法讨论,多项针对性提案进入实质审议阶段,行业即将迎来”三重门禁”考验:
第一重:包装”去诱惑化”
提案要求所有含尼古丁电子烟必须采用统一包装,以白色或灰色为主色调,禁止使用卡通形象、亮色渐变、水果图案等”吸引青少年的设计元素”,包装上需用醒目的红色字体标注”含尼古丁,有害健康”。这一措施若落地,将直接增加企业的包装设计与生产成本。
第二重:成分禁令
提案拟禁止在电子烟液中使用香精(除烟草、薄荷味外)、维生素E醋酸酯等成瘾性添加剂,仅允许添加纯尼古丁、丙二醇、甘油三种基础成分。这意味着当前市场中占比超60%的水果味、甜品味电子烟将彻底退出俄罗斯市场——俄罗斯电子烟协会2025年Q2调研显示,72%的用户将”口味多样性”列为选择电子烟的首要因素,成分禁令可能导致市场整体需求下降25%-30%。
第三重:年龄限制加码
提案计划分两步实施年龄限制:2026年1月起,禁止向2007年1月1日后出生者(即未满18周岁)销售含尼古丁产品;2027年1月起,限制范围扩大至2009年1月1日后出生者(未满16周岁),这一措施将直接影响销售端的获客逻辑。
生存指南:在合规与创新中杀出血路
在政策高压与市场洗牌的双重压力下,电子烟从业者需构建”短期合规+长期转型”的双轨策略:
短期:守住合规底线,避免”踩红线”。
首要任务是完成数字标识注册——俄罗斯联邦工业和贸易部规定,2025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编码备案的产品将禁止流通,企业需尽快对接本土认证机构(如Rostest),确保每支产品的全流程信息可追溯。
其次要杜绝向未成年人销售的”任何可能性”:门店需在显著位置张贴”禁止18岁以下购买”标识,收银系统需接入俄罗斯联邦公民身份信息系统(FCIS)进行年龄核验;线上销售需关闭社交平台私域渠道,仅通过官方商城(需完成ICP备案)接单,并采用”身份证+人脸识别”双重验证。
长期:转向低吸引力产品,探索细分赛道。
成分禁令与包装”去诱惑化”倒逼产品创新,烟草口味(当前占比仅12%)将成为主流方向。
未来预警:从”渐进式收紧”到行业重生
参考欧美市场的发展轨迹(美国FDA自2016年起实施PMTA认证,欧盟TPD2指令逐步限制尼古丁浓度),俄罗斯电子烟政策大概率将走”渐进式收紧”路径:未来3-5年,可能先出台成分限制(如降低尼古丁浓度上限)、区域禁售(如在北极圈等敏感地区试点)等阶段性措施,最终走向全面管制。从业者需做好”过冬”准备:
技术升级是第一生存法则
转向尼古丁盐替代技术(如尼古丁碱)或草本雾化(添加薄荷脑、桉树脑等天然成分),可在满足尼古丁需求的同时降低成瘾性;研发”低温慢雾”技术(加热温度低于200℃),减少有害物质生成,符合”减害”趋势。
渠道下沉是关键增量空间
俄罗斯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电子烟渗透率仅8%(远低于一线城市的25%),且监管执行相对滞后。
跨界融合是破局新方向
结合健康科技,将电子烟重新定义为”戒烟辅助设备”(如添加尼古丁递减功能的设备),通过与俄罗斯国立戒烟中心合作,获取医疗认证;或开发”智能电子烟”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减害作用。
在碰撞中重构商业逻辑
俄罗斯电子烟市场的动荡,本质是新兴消费主义与传统监管体系的深度碰撞。对从业者而言,这既是危机——政策不确定性、市场竞争加剧、合规成本上升;更是机遇——用户需求的空白地带、细分赛道的蓝海空间、全球化布局的窗口期。
唯有将合规刻入企业基因(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管控),将创新融入产品血脉(从口味到技术的持续迭代),方能在历史的湍流中锚定未来。当灰色江湖逐渐褪色,真正的行业秩序终将建立——而那些提前读懂政策底层逻辑、主动适应监管规则的玩家,终将成为新秩序的构建者。
原创文章,作者:Go蒸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citynow.com/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