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微信:relx07007

电子烟企业在阳光灿烂时该修屋顶了

“华为的冬天”这个说法在科技圈流传了二十年。当任正非在2001年写下《华为的冬天》时,这家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但掌舵人已经嗅到了冰山裂隙中的寒气。这种在顺境中预判危机的智慧,正在被电子烟行业重新诠释——当全球市场规模突破200多亿美元,中国出口数据同比增长30%时,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着手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葺屋顶。

华为的“备胎”:顺境时的危机感

提起“在阳光灿烂时修屋顶”,华为的故事永远绕不开。2019年美国制裁来得突然,很多人这才知道,华为海思半导体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那时候智能手机刚火,芯片市场被高通、联发科垄断,华为却咬着牙每年砸几十亿研发“备胎”——不为赚钱,就为“万一哪天买不到芯片了,咱们自己能造”。

电子烟行业现在的情况,像极了当年华为的“晴天”。行业高速增长了三五年,资本疯狂涌入,品牌们忙着请明星代言、铺线下门店、推各种“网红款”,谁都想当“风口上的那只猪”。但有几家头部企业,从2020年就开始琢磨:“如果政策收紧怎么办?如果消费者审美疲劳了怎么办?如果供应链突然出问题怎么办?”

这种“晴天修屋顶”的思维,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对行业规律的敬畏。电子烟本质上是消费品,而消费品市场的变化比翻书还快;昨天靠线上营销爆发,现在线下渠道才是护城河。提前把“屋顶”修结实了,不是为了应对今天的风雨,而是为了让明天的风雨来临时,自己还能站在原地。

探索:新的需求增长点

很多企业死掉,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电子烟行业尤其典型:

思摩尔国际凭借其在电子烟领域积累的雾化技术优势,正通过旗下美学品牌MOYAL岚至深度布局美容雾化赛道,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其自主研发的TPS雾化无创透皮技术已实现关键突破,可将护肤成分雾化为10-30μm的微粒(仅为角质层间隙的1/50),在不破坏皮肤屏障的前提下,将胶原及活性成分直接输送至真皮浅层,有效解决传统涂抹式护肤吸收效率低、医美破皮治疗风险高的痛点。

技术提效:自动化也是企业的“硬盔甲

这两年,头部企业早就在偷偷“机器换人”了。比如某代工厂投入上亿买了自动化生产线,以前一个工人看5台设备,现在一个工人看20台;以前组装一支烟杆需要15分钟,现在缩短到3分钟;良品率从85%提到98%,一年能省几千万成本。更关键的是,这些设备能24小时运转,订单多的时候能快速扩产,订单少的时候关几条线就行,灵活性比人工强多了。

还有企业在研发“柔性生产线”——一条产线能同时生产不同规格、不同口味的烟弹。以前换产线要停机调参数,耗时耗力;现在输入指令,机器人自动换夹具、调温度,半小时就能切换。

技术提效的本质,是把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依赖人力”变成“依赖系统”。机器不会因为心情不好效率下降,自动化系统不会因为员工离职瘫痪,这才是企业穿越周期的“硬实力”。

全球布局:把电子烟放十个不同的篮子

有企业早就在“晴天”里织了一张“全球网”。比如某品牌,2019年就开始布局东南亚、中东市场:在印尼建了组装厂,规避关税壁垒;在沙特找了本地经销商,利用宗教节日做推广;在欧洲注册了合规认证,主打“健康减害”概念。这些海外市场反而成了“第二增长曲线”——东南亚年轻人爱尝鲜,中东石油富豪不差钱,欧洲注重安全认证,每个市场都能接住不同的需求。

更聪明的企业,玩的是“多产品线并行”,表面上看是“多线作战”,实际上是用不同的产品覆盖不同的风险场景——这个产品线受限了,那个产品线能顶上;这个市场萎缩了,那个市场能补位。

全球布局的本质,是把企业的“生存空间”从“单一区域”扩展到“全球网络”。 你今天在海外多谈一个经销商,明天就可能多一条活路;今天在海外多建一座仓库,明天就可能少一批滞销货。

最厉害的“屋顶”:是团队的“韧性”

说了这么多“硬件”,其实最容易被忽视的“屋顶”是“人”。很多企业平时不重视组织建设,等到危机来了才发现:核心员工被挖走了,管理层跟不上变化,基层员工

头部企业早就在“修屋顶”了。坚持的应届生培养计划,海外重点国家的实验室,制造基地的全球化布局,前20国家区域的本土化团队打造,都是这些年最强悍的组织建设。

还有企业搞“内部赛马机制”:把新业务分成几个小组,各自拿资源去试,三个月后看数据,胜出的团队接管项目,失败的团队解散重组。这种“狼性文化”听起来残酷,却能让团队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今天的“赢家”可能是明天的“输家”,今天的“输家”也可能逆袭,没人敢躺平。

更关键的是,这些企业把“组织韧性”刻进了文化里。比如华为的“狼狈计划”(狼负责进攻,狈负责后勤)、某电子烟品牌的“铁三角”(销售、产品、运营绑定考核),本质上都是在打造“能打硬仗、能扛压力”的团队。危机来了,钱会缩水,设备会折旧,但一个有凝聚力、有学习力、有执行力的团队,永远是企业最值钱的资产。

寒意是常态“修屋顶”才是远见

最近跟一位电子烟行业的老兵聊天,他说了句扎心的话:“以前行业高速增长时,我们总觉得‘冬天’很远;现在冬天来了,才发现自己连件厚衣服都没准备。”?但其实,所谓的“寒意”从来都不是突然降临的——政策收紧、需求变化、竞争加剧,这些都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真正有远见的企业,从不在“下雨”时才想起找伞,而是在“出太阳”时就学会了“看云识天气”。华为修的是技术储备的屋顶,业务模式创新的屋顶,技术提效的屋顶,全球布局的屋顶,更是组织韧性的屋顶。

对电子烟企业来说,今天行业的“晴天”或许短暂,但“修屋顶”的思维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商业的本质从来都是: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尽可能多地掌控确定的因素。当你把每一个“可能的危机”都提前变成“确定的优势”,所谓的“寒意”,不过是让你更清醒地看见——自己修的屋顶,到底有多结实。

原创文章,作者:Go蒸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citynow.com/1984.html

(0)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