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咨询:suannizhengqi

出海浪潮下,中国电子烟企业的“和平年代”

当国内电子烟行业从”内卷”转向”远征”,一场静默的转折正在发生。

曾几何时,政策收紧、渠道混战、专利纠纷让本土市场硝烟弥漫;而如今,随着头部企业纷纷调转船头驶向海外,国内市场的”战火”却意外熄了大半。从东南亚的便利店到欧洲的雾化店,从北美监管博弈到中东渠道暗战,中国电子烟企业正在全球上演新的商业叙事。而反观国内,诉讼锐减、价格趋稳、竞争降温——这究竟是”出海”分流了矛盾,还是全球化倒逼了行业的成熟?当”走出去”成为共识,国内市场的平静是短暂喘息,还是格局重构的前奏?本文将拆解这场”墙内开花墙外斗”的商业逻辑,看中国电子烟如何用国际化的野心,意外治愈了本土市场的”内耗顽疾”

01、专利纠纷消退:从“内卷互撕”到“向外生长”

曾几何时,国内电子烟行业充斥着“换皮式创新”与专利诉讼战。合元科技与东莞康润的欧洲专利纠纷、Happy Vibes与IVG的旋转烟弹设计争议,一度成为行业高度关注动态。但自近两年,这类案件却悄然减少。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电子烟企业外观专利纠纷量同比骤降62%,核心矛盾转向技术专利的攻防。

究其原因,出海战略重塑了企业的竞争逻辑。当市场从国内红海转向全球蓝海,“外观抄袭”的性价比急剧下降——中东消费者不会为“高仿悦刻”买单,经销商更看重产品能否通过FDA检查。在海外,专利诉讼成本远高于研发一款合规新品。与其耗在官司里,不如把钱砸进实验室。”

02、生死洗牌:两轮大清洗催生“新物种”

第一轮清洗:政策铁腕下的生存考验**

2022年《电子烟管理办法》实施,犹如一场行业地震。口味禁令与36%消费税双重绞杀下,3000余家中小企业退场。

第二轮清洗:市场清洗,转向海外后,合规成本和海外开拓难度陡增。以美国市场为例,PMTA审核通过的产品才30多个,仅少数企业如思摩尔代工的Vuse、Logic等品牌获批,大量中小代工厂因无法承担高昂认证费用被迫退出。

03、海外市场:增量足够大,但“合规”是入场券

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美元,且仍在以高增速扩张。中国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占据全球90%的产能,但市场分化明显:成熟市场(欧美):政策严苛但利润高。美国占中国电子烟出口的30%以上,但PMTA审核趋严,2024年仅英美烟草旗下品牌通过审批,倒逼中国企业转向合作或者灰关。

新兴市场(南美、中东):政策宽松、增长迅猛。例如,为适应欧盟的尼古丁含量限制,中国企业研发了低浓度但口感稳定的烟油;为满足中东用户偏好,推出薄荷、冰感等清凉系产品。

04、技术护城河:从专利墙到“黑科技矩阵”

当美众联发布Yorwin技术时,行业看到的是三重颠覆:

1.体验革命:AI动态调控系统实现“每一口都是古巴雪茄”的精准复刻

2.生产革命:4万平米无尘车间全自动化生产,良品率99.3%

3.专利矩阵:30项核心专利覆盖从电磁加热算法到可降解烟弹结构

05、创新加速度:产品迭代超越抄袭速度

ELFBAR宣布其首款可调节五级凉爽度的电子烟“Ice King”在2025年MUSE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Ice King”具备五档凉爽度调节,拥有三种模式和可调节的气流,该产品现已在中东、秘鲁、韩国和南非等全球市场推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破裂的冰面,以及具备类似锯齿状冰块形状的清凉调节按钮。

06、保密新范式:用技术代差构筑防火墙

行业正从“法律威慑”转向“技术碾压”:

面对抄袭风险,企业开始构建“技术+供应链”的双重防火墙:

1.技术加密:悦刻的雾化弹采用动态电阻匹配技术,非原厂烟弹无法适配设备,从硬件端杜绝兼容性抄袭。

2.供应链闭环:思摩尔与上游材料供应商签订独家协议,构建新型多孔陶瓷的产能,竞争对手短期难以复制。“法律诉讼成本高、周期长,不如用技术让对手抄不动。”一位专利律师分析道。数据显示,2024年电子烟行业技术专利侵权诉讼同比减少60%,而技术保密协议签署量增长200%

和平背后的暗涌

中国电子烟行业的出海转型,本质上是一场从“制造优势”到“技术主权”的升级。当企业不再依赖低价和模仿,而是通过合规化、创新化参与全球竞争时,行业的生命力反而更加坚韧。正如一位从业者所言:“过去我们怕被抄袭,现在对手怕跟不上我们的迭代速度。”这场进化,或许正是中国制造走向全球高端价值链的缩影。

原创文章,作者:Go蒸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citynow.com/906.html

(0)
上一篇 2025 年 4 月 5 日 下午7:39
下一篇 2025 年 4 月 8 日 下午1: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